Intel强势爆发
去年Intel的SNB架构中正式融合了第一代核芯显卡HD3000和HD2000系列,其实早在45纳米的i3中已经有过HD1000,为什么笔者要把去年算做第一代呢?45纳米的i3 530中的HD1000可以说是Intel的一次尝试,当时的技术并不成熟处理器核心与图形核心完全是两个不同部分的简单拼接,不能算是真正的无缝融合。
SNB架构推出后,Intel的图形核心已经正式成为CPU架构中的一部分。HD2000和HD3000图形核心分别融合在酷睿i7、i5和i3三个产品系列的不同产品当中,其中性能最突出的就是HD3000图形核心,图形核心被命名为核芯显卡,性能远远超过之前的板载集成显卡的性能,成功替代了Intel主板上的集成显卡。
Intel Ivy Bridge处理器
在今年成功进入22纳米工艺后,Intel也加强了其图形核心的竞争力度,最新应用在IVY架构i7、i5和i3的图形核心分别采用了HD2500和HD4000系列,性能也得到翻升大大加强了新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过在图形核心上依然还无法碾压AMD的图形核心。Intel的研发依旧是稳扎稳打,强调整体性能的协调稳定。
任何事情都是有极限的,摩尔定律也是如此。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提升,工艺制程的难度也越来越大,Intel发现了这个问题。著名的钟摆定律就是Intel对于摩尔定律的一次重要修正,把自己的研发进度拆分为工艺制程和架构两个层面,这就是著名的Tick-Tock钟摆定律。每个Tick年,工艺制程会遵守摩尔定律性能翻倍提升;而Tock年架构会全部改变一次,用最新的架构替换老的架构。
至今Intel仍然在遵循摩尔定律的演变版Tick-Tock定律鞭策其研发进度,显然Intel是摩尔定律的一个忠实坚定的守护者。
AMD突破遇阻
在整个CPU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AMD大部分时间都在扮演一个跟随者的角色,无论是工艺制程还是架构改变,它都一直在紧跟Intel的步伐。而在22纳米的门槛前,却被生生阻在门外。
单单从技术方面而言,AMD已经失去了市场先机,但是并不代表其没有和Intel一争高下的实力。作为一个同样有着不小实力的CPU技术提供商,AMD在64位和多核技术方面领先过Intel,同样在工艺制程方面也在奔四时代短暂超越过Intel,让Intel至今还对其奔四时代的后起勃发而生生忌惮。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其技术虽然和Intel当时不相伯仲,但是市场价格却有着不小的优势,是当之无愧的性价比之王。
摩尔定律其实也并不是Intel的专利,它只是Intel创始人之一的戈登 摩尔发现提出来的而已,所以AMD也好Intel也好其研发进度至始至终都离不开摩尔定律。至少在22纳米之前来看AMD的研发进度是这样的。45纳米也好,32纳米也好,AMD都是和Intel发布的时间不相上下
相对于Intel的稳定研发进度,AMD可以形容为一个风雨中的个性者,虽然什么原因我们不去深究一二,但是从目前的Intel早早发布其22纳米技术以来,AMD至今的新品中我们还没有看到22纳米的身影。
AMD APU处理器
由于受到工艺门槛的制约,AMD的架构没有大的改变,沿用了K10的改进版,这样在处理器核心的性能方面以至于无法超越Intel,这个也是其一直对外界质疑避而不答的原因。
得益于收购ATI后的技术积累,APU在整合的图形核心上有不小的优势。第一代APU Lanno系列产品中就集成了HD6000系列核心,APU的图形性能表现不仅成功替代了板载集成显卡而且性能直逼中低端独显。
在第二代Trnity APU上AMD加大了图形核心的投入实力,最新的A10 5800K中集成了HD7550D图形核心,而市场定位也非常清楚,一改一代APU的高调姿态,返璞归真重新回归性价比之路。如果抛开工艺这个条件,笔者对于这款处理器新品非常看好。
单从可玩性来看,Trnity的APU产品无论是游戏性能和超频性能都要优于Intel的产品,综合性能上还是无法和Intel新品抗衡,毕竟其工艺还落后Intel一个段位,而架构更是远远不及。
影响CPU技术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工艺;另外一个架构。工艺制作技术的先进程度会影响CPU内集成晶体管的数量,而单位面积上晶体管数量越多CPU的处理性能就越高。反观,如果恒定单位面积的晶体管数量,工艺制程越高其发热量越小,CPU的稳定性越高,所以说工艺制程的高低对于CPU整体性能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这里面我们要提到一个著名的定律――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是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 摩尔根据处理器晶体管集成度于CPU性能之间的关系推测出的技术发展规律,虽然不是什么数学或者物理定律,但是他的判断依然非常精准。直至今日,两大CPU技术厂商的技术研发进度还在遵循这个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