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爷斑驳的工作台旁边写着:定做家具、修理钟表、电饭锅、电风扇、电脑,甚至还有菜板。
在糠市街一带,只要问及修理匠胡开元,上了年纪的老成都几乎无人不晓。50年前,胡开元从中专毕业后,在成都一家建筑公司从打短工干到普工,一直从事定做门窗的木匠活。上世纪70年代初,身强力壮的胡开元萌生出“单干”的大胆想法,辞去工作后,他硬着头皮,干起了“个体户”。渐渐地,他打出了名气,找他做家具的人也越来越多。
胡大爷说,除了双人床、大衣柜、写字台的结婚“三件套”外,他还比别的木匠多门手艺,就是做钢丝弹簧沙发,所以他的生意十分红火。
26年前
转向改修钟表电器
“原以为有了木匠这门手艺就可以不愁吃穿了,没想到几年后,做家具的人越来越少。”胡大爷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成品家具淘汰了手工打造的“三件套”。
1982年6月,胡开元打听到,“修块表,要花去当时三分之一的月工资。”他下决心改行做钟表匠。
为学修钟表,胡开元跑到旧货市场淘来“便宜货”。白天做木工活,晚上将破旧钟表拆了又装、装了又拆。琢磨了两年时间,1984年6月,胡开元麻起胆子,在西糠市街口支起了钟表修理摊。
“没想到几年后,机械表就被石英表、电子表替代了。”胡大爷说,好在他吸取了先前的教训,上世纪80年代末,他又把目光转向到当时正在普及的家用电器。“好在我中专学的电器制造,所以转向家用电器的维修比较容易。”
13年前
五旬自学修起电脑
在胡大爷家的客厅,各种型号的旧电脑堆满一屋。
上个世纪90年代末,电脑对于大多数60岁左右的老年人来说可谓高深莫测。然而,具备家电维修扎实功底的胡大爷,却已经意识到电脑将来必然会普及。13年前,他花了几百元买来两台淘汰的IBM286电脑,开始了“技术攻关”。
“刚开始,以为跟以前修钟表和电器一样,拆旧货就能掌握,但其实不简单……”为了搞懂光驱、软驱、内存和驱动程序这些洋词汇,他特地到旧书摊淘了不少电脑书,从最初修理286、386、486,一直修到奔腾。
“如今我的主要业务就是‘收售’并举。”胡大爷说,他从收荒匠手里廉价收来别人淘汰的旧电脑,然后进行重新组装。“修好的电脑主要卖给进城务工人员。”并且他还会传授一些电脑基本常识。凡是在胡大爷这里购买的电脑,都会享受终生免费维修服务。